一、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支持领域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5年我国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 8000 亿元,以加力推进“两重”建设,同时还提出要进一步优化“硬投资”支持领域。具体来看,重点支持八大领域:(1)科技创新:强化应用基础和前沿研究,加大创新创业投资支持力度;(2)未来产业发展: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加快发展;筑牢数字经济根基;推进实施“占频保轨”行动;(3)城乡融合: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4)区域协调:加快长江沿线高质量绿色融合发展;(5)粮食与能源安全:支持东北优先把黑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大力度推进三江连通工程;加快涉外能源资源基地和通道建设;(6)人口高质量发展:实施全国性生育率提升行动;支持高等教育提质升级;(7)巩固“两重”:加快重点地区和城市平战结合建设;增强中印边境管控和安全风险应对能力;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和战略备份基地规划建设;(8)美丽中国建设:提升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能力;持之以恒推进三北工程建设。为了便于理解超长期特别国债具体支持哪些项目,本文在下表中详细列举了主要的受支持项目类型。
二、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领域的支持领域
依据某地发改部门印发的《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谋划指南(2025年版)》,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领域聚焦在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发展、民生福祉、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8个领域,针对铁路、水运、水利、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地下管网及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农业、乡村振兴、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建设、节能降碳、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仓储设施等23个专项,明确了具体的支持范围和支持比例。为了便于理解中央预算内投资具体支持哪些项目,下表详细列举了主要的受支持项目类型。
三、2025年专项债券的支持领域
根据“52号文”,专项债实施支持领域“负面清单”管理,禁止投向完全无收益的项目、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等楼堂馆所、过度化景观提升等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保障性住房和土地储备以外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及一般竞争性产业项目,同时重申专项债依法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严禁用于发放工资、养老金及支付单位运行经费、债务利息等;除以上明文禁止的情形外,其他项目均可申请专项债资金。与此同时,“52号文”进一步扩大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至22个行业领域,较发文前新增了货运综合枢纽、卫生健康、养老托育、省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原先仅限于国家级)、城市更新(含棚户区改造)、新型基础设施、新兴产业基础设施。此外,2020年1月财政部启用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项目信息披露模板,从 2025年各省市新增专项债的项目信息披露模板可知,以支持领域维度划分的债券类型共包括土储、棚改、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等14项。为了便于理解专项债具体支持哪些项目,下表详细列举了主要的受支持项目类型。
四、三大资金的重叠领域
三大类资金在项目支持范围上确实存在一定的重叠,建议各地在谋划项目时在重叠度较高的领域进行重点谋划,方可有效提高区域内项目申报成功的概率。具体来看,重叠度较高的领域主要包括以下12个大的项目类型:(1)交通基础设施:铁路、收费公路、内河航电枢纽、港口、高等级航道、城市停车场、轨道交通、机场等;(2)物流基础设施:冷链物流设施、物流园区、大仓基地等;(3)市政基础设施:供排水、供热、燃气等基础设施、城市地下管网等;(4)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街区/厂区改造等;(5)保障性安居工程及配套基础设施: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公租房/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等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6)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尤其是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相关)、社会福利/退役军人/残疾人服务设施;(7)产业园区: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绿色低碳改造;(8)新型基础设施: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数据中心、“5G+工业互联网”融合项目、算力设备及辅助设备基础设施等;(9)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仓储物流设施、粮库升级改造、农业水利设施等;(10)能源安全: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天然气管网及储气设施、煤炭储备设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11)生态环保:水环境综合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再生水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12)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重大集成电路产线及配套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制造、数字经济、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生命科学、商业航天、北斗等相关产业基础设施。
来源:中再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