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冷链基础设施的“追赶者”到生鲜产业的“新高地”,广西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园区以“三年磨一剑”的步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它不仅见证了广西在现代物流领域的创新实践,更通过构建集仓储、加工、运输、金融于一体的生态圈,树立起中国—东盟生鲜冷链物流的新标杆。
冷链园区(一期)开业
硬件基石:加工赋能,品牌崛起
为满足市场日益精细化、高品质的升级需求,冷链园区以仓储资源为保障,依托216万立方米现代化多温区冷库、54台装卸设备及全流程温控系统等先进设施,大胆创新商业模式,加快构建集“仓储+加工+运输+金融”为一体的生态圈,为园区的壮大发展注入活力。
自2022年投入运营以来,冷链园区已快速成长为中国—东盟生鲜贸易的核心枢纽。在这里,每天有超200吨的北部湾优质海鱼经智能化生产线,完成从捕捞、速冻到包装的全程冷链加工,锁住原始鲜美。同时,来自东盟国家的榴莲、对虾、芒果等生鲜产品也在各自生产线上焕发新生,销往更广阔的市场。
冷链园区不仅打造了“从海洋到舌尖”的产业链,更孕育出“一盒为桂”自营品牌,通过电商基地与市场渠道铺设,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提升产品溢价能力和市场掌控力。
冷链园区库区内作业图
织网布局:陆海联动,畅通无阻
物流是冷链园区的生命线。冷链园区依托北部湾区位优势,构建起“贯通海陆、链接东盟、辐射全国”的立体化物流体系。
国际层面,冷链园区依托区位优势和平台功能,积极推动中柬农产品海运双向对流分拨中心落地。2025年3月,中国防城港—柬埔寨戈公港“冷链+普货”航线首发,以“冷链+普货”模式实现双向运输,直航航程仅需7天左右,相较传统模式节省超50%的运输时间,物流成本降低幅度达20%以上。
国内层面,园区已组织发运冷链班列18列,为内陆地区提供了优质稳定的海产品供应渠道。
国际新航线的开辟与国内冷链班列的稳定运营,共同构成了园区物流网络的强大引擎。
创新内核:卓越内控,铸就品质
严谨高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稳健运营的关键。园区以前瞻性视野构建起全面覆盖、全程可溯的现代化内控体系,为服务品质与运营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管理体系标准化。公司已通过ISO质量管理、环境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等5大体系认证,形成从制度规范、安全运维、应急预案到培训考核的全链条质量管控闭环。
运营流程数字化。为冷链运营场景定制开发了WMS、TMS、车辆进出场调度管理系统等9个子系统,实现信息化系统覆盖运营全流程。配套智慧能源监测管理系统,统筹冷库用电调度,打造节能绿色产业园,构建起“全程可视、数据可溯、智能预警”的数字化管控网络。
人才管理专业化。冷链操作人员中等以上学历占比100%,关键岗位100%持证上岗。现场全面实行标准化看板管理,制度、流程与安全规范悉数上墙,统一作业行为标准,将规范融入每一个操作细节。
五星级冷链物流企业(仓储型)牌匾
标杆引领:三年磨剑,铸就新篇
三年精耕细作,结出硕果。冷链园区累计处理货物吞吐量超20万吨,入驻企业超百余家,入库品类由水产品扩增到水果、快消品、糖类、蛋类、蔬菜、药材、坚果、肉类等。
2023年,园区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近日,又凭借园区在设施规模、运营体系、信息化建设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综合优势,获评“五星级冷链物流企业(仓储型)”。这些荣誉的认可,标志着园区正在构建起面向东盟、辐射全国的现代化生鲜冷链物流枢纽。
立足新起点,广西北部湾国际生鲜冷链园区正朝着建设“国际一流生鲜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的目标全速前进。通过以加工提价值、以品牌塑形象、以通道链市场、以管理赋效能,激活产业链全链条效能,向建设国际一流生鲜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的目标全速前进,让更多跨越山海的“鲜”品,点亮万家餐桌。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